沈青虽然不想制衡桂香婶子,却也想给自己留一些后路,以防万一。那么放一些亲戚进去做事,就算不是多近的亲戚,不给他们什么权力,只让他们做平常的工,桂香婶子和村里其他人就会自己有些顾忌。
包括让苗雨过去做个巡逻小队长,看作坊,也是这个意思。村里和沈青不对付的小子们多了,偏偏建了巡逻队,主力又多是这些人。原先沈青属意连实,现在加一个苗雨,两人轮流带队,沈青更放心。
在刘月娥和李艳子眼里,是沈青人好帮扶亲戚,自然千恩万谢。在沈青眼里,却算是刘月娥和李艳子送上门两个人来给他用。
当然,前提是她们娘家嫂子要真如他们所说,是踏实肯干的实在人。
其实宋开霁也和沈青提过,在现代还有一种职业经理人。这也很好,不掺杂任何人际关系,只受雇于沈青,独一股的势力。不过这种人在沈青的世界找起来可不容易,这边会读书、识字、算账的都是稀缺人才,沈青也只能在亲戚里择选一些,先培养着看看。
这边的法律、道德都远不如现代社会健全,信任其实是很难建立的,所以大家爱用亲戚,爱用同乡,因为怎么说也算比较知根知底的人,总比陌生人容易相信。
在石渠村住了一晚,沈青第二天又去了县城。在金牙人的帮助下,宅院临街的四间门面,除了沈青自留的那间,其余三间都已经租出去了。金牙人帮沈青挑选的都是省事长租的好租客,这会儿看过去,已经有一间开业了,还有两间正在装点。
开业的两间,一间是紧挨着沈青自留的那间,是一间糖水铺子。沈青觉得还挺好,到时候他在旁边卖炸淀粉肠,有的人吃腻了、吃咸了,或许就会来买上一碗糖水喝喝。又或者有来喝糖水的,坐在铺子里闻到隔壁炸淀粉肠的香味儿,还能不动馋虫?
他们这两间铺子,到算是相辅相成的。
另外两间是一家租下的,中间打通了,牌匾也挂好了,但盖着一块红布没掀,看不到店名。金牙人在一旁给沈青讲解道:“这两间租给了一人,打算开一间翠花铺子。”
所谓翠花铺子,也叫翠华铺子,是指女子和小哥儿头上戴的首饰,当然了,汉子的发带、发冠,也会捎带着卖。像珠宝铺子,比如沈青之前常去偷师的如意坊,是卖一些金银的首饰,也有发簪。
但翠花铺子就低档一些,主要卖绢花、绦子、发带、包头发的手帕,贵些的也有米粒大小的珍珠串成的珠花、铜簪、木簪之类的,捎带着还会卖些扇套、荷包,总归都是女子和哥儿喜欢的小玩意儿。
这也挺好,和沈青要卖的小吃没有竞争冲突,来逛铺子的姑娘小哥儿逛累了,说不定也坐下来喝碗糖水吃根肠。
“那东山上的庄子,已经打算开工了,通往东山的路也准备着在修。到时候会雇一些当地的人来帮工。”金牙人和沈青一一说起修建庄子和修路的费用。
如今那山洞已知除了沈青没有人能看到,沈青倒对修庄子没那么大兴致了。不过说好了的事情,倒也没有反悔的,他也不差那点钱,便全权交给了金牙人:“金老哥的为人我是相信的,必然不会糊弄我,你看着办就是了。”
倒是路一定要修,将来淀粉肠送进城里也便利。沈青从前老是走着进城还不觉得,坐车的时候是真颠簸。
他又将淀粉肠铺面的装修教给了金牙人一同办了,不需多豪华,和隔壁的糖水铺子差不多,简洁干净就好,唯独是灶要砌在门口,让路过的人都能看着淀粉肠下锅,能闻到飘散出来的香味!
和金牙人交代完这些事之后,沈青便进了自己买下的大宅。
他这宅子说起来,买的实在有些亏。统共也就来过三四回,院子里的几个孩子看见他,都愣了一愣,才认出来是自己主家。
这些孩子如今住在这在宅院里,好吃好喝好穿的住着,不说脱胎换骨,也颇有些改头换面的意味。几个孩子身量都长高了些,有两人新作的衣服,袖口都短了一截。两个小子壮了不少,小丫头和小哥儿脸上也丰腴了,不像刚被他买来时,瘦得像一把干柴,除了皮就是骨头。
几个孩子低着头站在沈青面前,闲适的日子让他们快把人牙子教给他们伺候人的本事给忘光了,很生疏也不知道该怎么伺候。
好在沈青也不很介意这些,略问了问家里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,得到一切平安的回答之后,指了指牡丹和翡翠:“我记得你们俩,灶上功夫还不错?”
牡丹是个小哥儿,翡翠是个姑娘,两人对视一眼,局促地点了点头:“如今我们在家吃饭,都是我俩做的。”
沈青便道:“外头的铺子也是咱们家的,我租出去了三间,留了一间,你们知道的吧?”
两个孩子紧张的点头。
“我打算开一个食铺,做法也简单。你们两个先上手试试,若是做的好了,你们就到铺子里去做工,我会找人来帮着你们。”两个小孩子还是不太成样子,倒不是怕他们做的难吃,而是怕客人瞧见是小孩子,不信任不光顾,还是要有个大人来坐镇才是。“要是生意做的好了,给东家我赚了钱,等你们到了十八岁,我就给你们放了身契,或者找户好人家,再陪上一份厚厚的嫁妆。”
牡丹和翡翠抬起头,紧张又期盼的看着沈青。其他四个孩子也羡慕的看着他们。